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主办,石家庄铁道大学、郑州高新区管委会联合承办,北京环球优路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冠名,中炳教育科技(海南)有限公司运营支持,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协办的2022第五届“优路杯”全国BIM技术大赛颁奖盛典于1月7日圆满落下帷幕。
作为建筑信息化发展的基石,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被广泛运用到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它的存在,改变了工程建设行业的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和工作模式。它自身所具有的可视化、模拟性、协调性等优势能够准确、有效地交换和共享工程建造过程中的大量信息,有效地解决工程建造中的信息孤岛,实现参建各方协同运作。
毫无疑问,BIM技术的出现,不仅是助推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而且还将创造出新的商业机会和新的工作岗位。据悉,我国到2020年建筑业中高级技能水平的建筑产业工人数量达到近百万人,2025年或将达到近千万。同时,各省也纷纷强调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全过程的集成应用,为早日实现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为持续推进和加大BIM技术在建工行业的应用,促进BIM技术的自主创新和工 程实践,同时推动校企人才深度合作,培养高水平的BIM技术应用人才,“优路杯”全国BIM技术大赛应运而生。
大赛本着“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宗旨,为协会、企业以及院校提供交流学习平台,为工作在建设领域内的一线科技人员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依靠企业、院校以及从业者等诸多力量,推进BIM技术普及及应用,缓解BIM技术应用中存在的人才紧缺等问题。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主任李学林为本次颁奖盛典致开幕词。首先,他指出,大赛成功举办四届,坚持采取校企合作的报名方式已经初见成效。部分企业在合作过程中成功地解决了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各大院校也在每次课题立项中提高了高校BIM人才的质量。其次,他还指出,此次参赛的部分项目还紧密围绕国家及地方政府关注的重点工程开展,如雄安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大湾区基础设施工程等,这些项目的信息化应用,为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及地方发展提供了基础技术支持。后,号召和希望更多企业和高校参与到赛事中,为推进BIM技术在建工领域内的应用贡献力量。
石家庄铁道大学副校长高波就“BIM大赛产生的初衷”和“BIM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建议。首先,他指出,我国建筑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传统行业,一直延续着粗放型建造模式。要想彻底改变建筑行业因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各种根深蒂固的弊病,我们需要运用新技术、新动能去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BIM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BIM大赛的召开,不仅是贯彻落实二十大会议精神的一项实际举措,也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重要体现。另外,他还阐述了大赛的发展历程、组别和报名方式,预祝“优路杯”全国BIM技术大赛能够越办越好,也预祝参赛者能够在以后的BIM培训、应用、发展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成绩。